崔呈秀
崔呈秀(?-1627年),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熹宗天启初年,擢升御史,巡按淮、扬。 期间因赃私被都御史高攀龙举报,遭朝廷革职等候处置。于是投奔阉党头子魏忠贤,叩头涕泣,乞为养子。当时,魏忠贤受到朝廷大臣们的交相攻击,正想寻求外援,因此收留了他,为他鸣冤叫屈恢复了官职。崔呈秀从此成为阉党的中坚,结党营私,将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名单分别汇集成《同志诸录》和《天鉴录》,进献给魏忠贤供其提拔同类、打击异己,致使正直的朝臣几乎全被贬谪;而摇尾乞怜的得以提升。 崔呈秀官职一直做到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并被封为少傅, 势倾朝野,是阉党“五虎”之首。天启六年十一月,唆使同党刘廷元顶替清流代表人物袁可立的南都兵部尚书之任,时北则崔呈秀为本兵,从此天下兵马大权尽归阉党一手握定。 庄烈帝(即崇祯帝)即位后,阉党被定为逆案,朝廷下诏捉拿处治,崔呈秀自缢而死,但仍被追戮尸体。 《明史》记载其临死时的状况:“时忠贤已死,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罗诸奇异珍宝,呼酒痛饮,尽一卮即掷坏之,饮已自缢。”

如何评价魏忠贤的干儿子崔呈秀?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想要成事,总要有几个人帮衬。明末著名的大太监魏忠贤倘若没有一堆为虎作伥的官员帮他作恶,也不会达到人神共愤的程度。


崔呈秀(男的)初入官场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卑劣、贪污、狡诈还阴险,一点都没有一个儒家士大夫的样子。天启初年,东林党势力正强大的时候,崔呈秀出任淮扬巡按御史,想拜在当地最高长官、东林党领袖李三才门下以进入东林。然而在淮扬任上,崔呈秀贪赃枉法无恶不作,一个县官免遭弹劾的价码只是二千两银子。要保持队伍纯洁性的东林党自然不会允许有这种人混进队伍。


回京以后等待崔呈秀的不是加官进爵,而是都御史高攀龙的弹劾和吏部尚书赵南星将其革职发配的处理意见。吓破了胆的崔呈秀大感走投无路,只能去魏忠贤那里乞求庇佑。在魏太监那里,崔呈秀哭哭啼啼地说高赵二人都是东林党,是故意排挤好人,还请魏忠贤收他为养子。


此时魏忠贤正处于被群臣弹劾的状态,急需外朝有人帮他一把,崔呈秀这个送上门来的儿子正是他所求之不得的,父子二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过了三个月,魏忠贤的走狗开始为崔呈秀鸣冤,圣旨(基本出自魏忠贤及党羽之手)立刻表示崔呈秀是被诬陷的,恢复了他的职务。


崔呈秀立刻投桃报李,复官后的第一封奏折就推荐了一堆有意做魏忠贤儿子的官员上位,第二封奏折则是找借口将正直的京官逐出京城。而后魏忠贤假借监督三大殿工程的机会常来外朝走动,崔呈秀则是将自己处心积虑编写的两本书《东林同志录》(东林党人)、《天鉴录》(愿意投靠魏忠贤的人)送给了魏忠贤


拿到这两本书的魏忠贤一下子就有了凭据,所有的正直之士几乎都被排挤出去。还想在官场上混的,都在晚上由崔呈秀引荐,他也在为自己招收了一批干兄弟的同时狠狠捞了一笔。


捞够了钱和政治资本的崔呈秀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起猛吹干爹的战略来。魏忠贤把他老家县城的墙整修了一下,他要第一个上书吹;三大殿落成和魏忠贤没半点关系,他也要吹魏忠贤。最难得的是,他还能在奏折里这么写:“臣这么做不是要向太监献媚,虽然很多人骂我,但我依然甘之若饴。”这篇奏折一公开,立刻成为朝野上下最大的笑料。


尽管崔呈秀如此不要脸,但他的行为却成为了当时想要借机上位的人的标杆。当时所有的奏折几乎都要称颂魏忠贤的贤德,所有想要拜在魏忠贤门下的人几乎都要先在崔呈秀那里接受“预科”。崔呈秀和工部、兵部尚书、副都御史、太常卿合称魏门“五虎”,而他自然是最大的那只大老虎。


为了捞钱捞权,崔呈秀连老娘死了都不管不问。他的兢兢业业的工作也真不白给,不仅自己只花了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巡按御史升到了从一品的少傅,期间冒功无数,其中就包括了孙承宗袁崇焕的宁锦大捷。他的弟弟升为浙江总兵,目不识丁的儿子都被选中为举人,连他小妾的弟弟(原来只是个戏子)竟然也能安排做密云参将!


好景不长,随着天启皇帝的一命呜呼,崔呈秀的好日子也到了头。在即将龙御上宾的时候,魏忠贤动了篡位夺权的心思,但是被崔呈秀以时机不到的理由制止了。如果当时动手了,历史的进程将会如何无法预测;但是随着崇祯帝继位,这二位的末日就不远了。


新君即位,朝野立刻倒戈,对魏忠贤等人群起而攻之,崔呈秀知道大势已去,再三请求致仕。崇祯倒是对他温言相与,没有批准他退休的请求。但在魏忠贤已经伏法之后,崇祯立刻批准了对“五虎”的逮捕令。


崔呈秀知道自己绝对难逃一死,就把大小老婆召集起来,来一顿最后的晚餐。他每喝完一杯酒就砸碎自己的一件宝贝,直到喝痛快了,再用三尺白绫结果了自己罪恶的一生。随即他的尸体被翻出来戮尸,儿子和弟弟人等全都获得了应有的惩罚。


作为明末最大的老虎之一,崔呈秀从一个没有半点操守的无耻文官做到权倾朝野的六部尚书只花了几年,而原因只是因为他跟对了主子。这样是非不明忠奸不分的王朝,自然也该到了完蛋的时候。